“元末三雄”朱元璋、陈友谅和张士诚,为何朱元璋能夺取天下?

2023-07-08 14:54:15    来源:忆成爱旅游


【资料图】

元朝末年,各路起义军不胜枚举,但是当时比较大的势力有三股,就是张士诚、陈友谅和朱元璋。当时陈友谅控制着两湖地区,位于长江中游。朱元璋占据了江苏西部、江西的部分地区和安徽的部分地区。而张士诚控制着江苏东部和浙江大部,天下最富庶的地区都控制在张士诚的手里。

但是,张士诚这个人在元末的枭雄里面算是一个异类,没有陈友谅的阴险狡诈,也没有朱元璋的杀戮果决,甚至完全看不出要争天下的雄心壮志。在那个乱世,都是军队说话的战争年代,张士诚竟然是要走“仁慈”治国的路线!并且是无为而治、无欲无求的那种!好像张士诚的理想就是偏安一隅,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,其他的,爱咋滴咋滴的样子。

他仁慈到什么地步呢?与大臣们待在一起完全没有贵贱之分,也没有什么身份的差别,更不要提什么森严的等级制度了,将士们在张士诚的面前都是大大咧咧、毫无顾忌的,张士诚一点也不介意。

还有,他治下的人民赋税都很低,只是以前的十分之一。他部下的将军打仗从来都不担心打败仗之后,自己的脑袋不保,因为即使打了败仗,张士诚也不会责怪他们。

这种性格是够君子,也够仁慈,但就是这种过于仁慈的性格害了他。在那个战乱的年代,什么都是靠铁腕说话的,你不去攻打别人,你想做一个圣明的君王,你想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,但是不代表别人也是这样想啊,别人想要你的一亩三分地啊!这个乱世,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,没有人可以单方面的退出,想要活下去,就是成为最后的赢家,想做一个圣明之君的前提是,这天下都掌握在你的手里,那些反对你的人都踩在你的脚下,这样,再没人能阻挡你的现世安稳,否则,一切都是建立在不确定的因素之下,随时都会崩塌。

而张士诚,太一厢情愿了。1366年,陈友谅和朱元璋在鄱阳湖决战的时候,双方都想拉拢张士诚,因为谁能争取到张士诚的力量,那胜负就没有悬念了。如果张士诚那时候但凡有一点点争天下的心,帮了其中任何一人,也不会那么快灭亡。

但是,张士诚偏偏选择了独善其身,作壁上观,以为两不相帮就不会卷入其中,但是,他错了,他们要的是整个天下,唇亡齿寒,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个挂了,赢的那个人接下来的目标都会是张士诚。

所以,当赢了陈友谅的朱元璋挥军南下的时候,张士诚才如梦初醒,连忙开始命令军队开始加固城池,准备迎战,但是,此时的张士诚,早已不是已经吞并了陈友谅军队的朱元璋的对手了。

尽管张士诚平时积攒的好人品好人气,使的苏州上下军民一心,共同抗击朱元璋的军队,让朱元璋整整攻打了10个月,才占领这一个小小的苏州城,但是,结局张士诚还是败了。

如果张士诚生在一个和平的年代,相信他会是一个好君主,只可惜生不逢时啊!他的仁慈最终害了他!

标签:

X 关闭

X 关闭